英语薄弱者二战托福103分的误区
曾经想考完GT之后写一篇经验的,因为我的英语基础曾经真的“和闹着玩似的”,另外我也不算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所以我的经历能够给大多数在留学路上纠结于GT的同学们一些信心。在这里我不想谈准备GT时的很细节的问题,比如用那本书复习之类的,主要想谈一谈准备GT遇到的一些误区以及GT在申请出国时的作用。
英语,从小到大对于笔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噩梦。在中学期间,笔者是个非常偏科的人,更愿意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数学与物理上,哪怕是花时间去阅读一些科技类杂志都不愿去做英语试题。如果不是因为高考英语比较简单,我是绝对不可能考上现在的学校的。到大学,依旧对英语不感兴趣,国内的CET4-523与CET6-485就可以看到我的基础是多么的弱。
机缘巧合,在大二上学期我有了出国的想法(我能说是真心为了报效祖国么?),后来花了极多的时间在GRE和托福上。在这两项考试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GRE154+169+3.5(一战153+170+3); TOEFL:29+27+20+27(一战25+20+19+25),当然一些大牛会对这个成绩嗤之以鼻,但是我明白我为了这个成绩的付出,在这一点上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废话少说,先摆出自己准备GRE和托福时遇到的误区:
1. 没有遵循效率优先原则,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总是以为把自己钉在自习室就能够获得很好的成绩,只要单词书翻得够多遍就能够秒了GRE,只要作文写得够多就够了。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当年有多么的幼稚。这种情况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提高而学习”。效率极低。后来经过反思,我决定不再追求量化的结果(单词书过了几遍之类的),而是认真将自己每一个总是忘记的单词抄下来然后反复循环背。注意背单词时,循环和复习才是王道。解决了单词,你才有对付GT的基础。
2. 对于网上的经验无脑地应用。这点在准备托福时表现地非常明显,在最初准备托福的过程中,我看到网上的听力训练方法,其中包括听写与跟读;于是我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两项上,效果甚微。后来在准备二战的时候发现听力的关键其实在于听,而不是速记啥的,就抛弃了原先的练习方法,专心听TPO以及partC,听到听懂为止,并且针对原文看自己那个地方是出现问题的,将考点做出笔记。后来发现,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各位非牛人(牛人准备的时候可以无视方法)准备的时候必须想想某种方法是不是效率很高,对自己可用性很强。
3. 无法区分应试与应用。笔者是个工科生,在准备GT之外还有很多实验很多作业,因而在有些时候分不出很多时间来搞GT。后来想通了,其实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成绩未必要捧着红宝书然后做着TPO嘛!有段时间笔者花了一些时间在阅读AIAA的文献上,最终发现其实读这些文章和读GT的阅读一样都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且比GT的训练文章更加有趣。用自己专业的英文论文来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原理其实也比较明显,相比于我国的教育部(我一直觉得其考试的政策比较无趣)的选拔性考试原则(即通过偏题难题让考生猜出题者的思路),ETS(也不是什么好的组织)的考试相对更加科学,而且它考的是考生的能力而不是对考试的熟悉度(这就可以解释有一些高手能够在不准备或者准备很少的情况下取得很突出的成绩)。所以我们可以完全把应试与应用结合在一起,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下面再来谈一下GT在留学申请中的作用(主要针对工科生):
我们考GT的目的无非是拿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学校的AD或者OFFER,前段时间经常在某留学论坛上看到诸如“托福XX分申请XX学校够不够?”的问题,我想说的是申请过程中A国的学校主要是看各位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指GT成绩,这种情况下GT不是说不重要,是对于某个分数阶段的人群(t>100,for example)来说已经不是决定因素了。拒网上某名牌大学学生介绍的录取过程来看,GT的成绩主要是用于机刷:小于某个分数(purdue aae:79)直接拒掉;(79至100)放在B类,如果没有prof因为你其他方面牛X(n*SCI+n*EI)把你特地提出来之后,给出的也是拒信;(>100)的放在A类,一般会有教授来看其他的材料比如CV和PS。所以考在高于一个分数(一般是100+320+3.5)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专心搞科研了。申请的时候最好是与在那家学校读书的师兄师姐联系,确定学校的明线与暗线再申请。(PS:这类明线暗线浮动性比较大,大家领悟主旨,笔者不对本文的任何数据负责任哈~嘿嘿)
望各位同学明确GT在申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取得理想的成绩,早日拿到彼岸的offer,学成之后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责任编辑: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