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冬奥会幕后——“制冰师”
如今,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仅有10天的时间。在这样一场冰雪的盛会中,有一个职业成了“香饽饽”,那就是制冰师。
最近,“北京冬奥冰面制作者有一群学生”登上了微博热搜。这群00后,将是中国第一批科班制冰师,如今,他们正在忙碌地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制冰。
据了解,早在2019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经过多次与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进行洽谈合作与沟通,决定为“双冰场馆”培养紧缺制冰人才。2019年9月10日,由33人组成的“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正式成立,订单班学生将于2022年7月毕业。
前几年,社会对制冰师的需求量较少,但随着民众和社会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度和喜爱度越来越高,制冰人才变得越来越抢手。
“2019年年初,学校派系主任前往长春、哈尔滨冰雪场馆进行考察、积极做好人才培养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办学基础上,适当调整部分专业课程,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制冰人才。”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专业带头人兼订单班班主任刘婷婷教授介绍道。
据了解,为提升制冰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成立专门的教学团队,多次与“冰立方”、“冰丝带”进行沟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老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培养出德技并修的制冰人才。
校内开设《制冷技术与应用》《通风与空调工程》等专业核心课,校外(双冰场馆)为订单班学生创造机会开展实践操作,学生跟随国内外大师进行实战演练。
事实上,早在北京冬奥会之前,订单班全体学生早已“身经百战”。他们已经完成了2019年11月、2021年4月、2021年10月的系列测试赛,时间均是4周左右,并跟随国际制冰师学习前沿制冰技术。
2021年10月30日,在“冰立方”,中国轮椅冰壶队获得了轮椅冰壶世锦赛冠军,这令王启宏激动不已。“当我看到中国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们也特别骄傲,因为这个赛道是我们参与制造的。”
王启宏是订单班的学生之一,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他和同学们已经进入冬奥闭环管理,每天都在“冰立方”忙碌地工作。
正在“冰丝带”服务北京冬奥会的订单班班长张强如是说:“此前对制冰和冬奥并不了解,报名学这个专业是记得北京08年奥运会的场景,也梦想着能够在冬奥会以及后冬奥会的工作中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如今,能够参加北京冬奥会工作,张强最深的感受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能够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协助制冰师进行制冰,接触到平时很多人接触不到的制冰工作,能够服务冬奥会有种很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据了解,参加冬奥会赛事冰面服务的学生,首先是自愿报名,然后经过“双冰场馆”考核选拔后,方可服务冬奥会,双冰场馆根据学生在冬奥会的表现,择优录用,从事冰场制冰工作的学生,将成为后冬奥会时代制冰技术人才的中坚力量。
刘婷婷表示,“学生就业采用双向选择,由于我们是北京市高职院校唯一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学生可选择的空间大,毕业生供不应求。”
“场馆冰上测试给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想说未来可期。相信在将来,我们也能独当一面,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制冰师,做出这样近乎完美的冰,让世界看到中国制冰师的风采。”张强说。
每天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王启宏感到干劲十足。“能够参与服务保障冬奥会是非常幸运的,而这份幸运也是国家强大带给自己的,能够有机会跟着国际顶尖制冰师学习制冰,是一种荣幸,我更应该把握住机会,把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这次冬奥会当中来,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个能够为国家作贡献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时,我们一定会很骄傲。因为,冬奥会的冰面是我们参与完成的!”王启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