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速看!初入国际课程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九月过半,正式开学两周有余。对于很多从公立小学转轨国际教育的家庭来说,忙碌和适应还在继续。
“国际学校英语环境好,外教多,但是全英文授课,孩子还是有些听不懂,跟不上。”
“我家姑娘小时候挺活泼的,上小学之后思维和学习都有点被固化。进入国际学校后,孩子还是不习惯主动表现自己,老师反馈课堂参与度比较低。”
“学校里课程挺丰富的,活动也特别多。孩子是挺开心的,可是太轻松了,我担心基础打不牢。”
对于很多初入国际初中或者考虑转轨国际教育的家长们来说,国际初中似乎与公立小学有很多不同,于是往往会担心孩子们初入国际化学校能否适应。进入国际化学校后,孩子们首先面临的就是丰富而神秘的国际课程,无论是教育理念、授课模式还是学习方法,甚至是考评方式都与公立体系有很多不同。
国际初中的三大主流国际课程主要包括IB课程初中阶段MYP(Middle Years Program)、英式中学课程IGCSE(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国际中学课程IMYC(International Middle Years Curriculum)。北京地区IB学校众多,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MYP课程,例如北京市鼎石学校、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北京世青国际学校、青苗国际双语学校、北京致知学校等。今天我们以MYP课程为例,来聊一聊国际课程究竟学什么,初入国际课程可能面临哪些困难,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国际课程设置系统全面
教育理念彰显人文关怀
IB课程是国际文凭组织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为全球学生开设的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课程,主要包括PYP、MYP和DP三个阶段的课程,分别适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们。
MYP是IB初中阶段开设的适用于11-16岁学生的国际文凭课程,学制五年。作为IB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MYP继承和体现着IB体系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和全人教育,旨在培养积极的学习者和具有国际意识的年轻人,他们能够同情他人,追求有目的和有意义的生活。MYP课程引导学生在所生活的地区、国家和全球范围内,深入探讨各种重要问题和想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和反思性思维。
国际课程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项目与跨学科学习必不可少
MYP阶段学习五大领域,涉及八大学科组,注重学科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强调知识的综合,培养国际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MYP课程培养学生的五大学习技能,即思考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必修科目的基础上,完成实践项目(MYP Projects)和跨学科学习(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实践项目又包含社区项目(Community Project)和个人项目(Personal Project),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运用五大学习技能,开展细致的研究并采取行动完成课题。跨学科学习旨在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已建立的专业领域的概念、方法或交流模式结合起来,以开发新的视角,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学习方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分工日益复杂,为了适应现在以及未来不断变化的环境,具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十分必要。
国际课程内容丰富
学习考试难度不小
MYP课程的八个学科组分别为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语言与文学(Language and literature)、数学(Mathematics)、科学(Sciences)、个人与社会(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艺术(Arts)、设计(Design)、体育与健康(Phys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MYP要求每个科目保证每年至少有50小时的教学时间。在第四年和第五年,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八个学科组中的六个,以满足学校当地的要求和个别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MYP课程评估包含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两种方式。内部评估即校本评估,由授课教师给出校内成绩。在最后一年,每个MYP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项个人项目,该项目由IB进行外部评估。同时,学校可以注册参加该计划所有其他要素的可选外部评估(eAssessment)。如果学生达到所需标准,就有机会获得国际认可的正式证书。其中,数学、语言与文学、科学、个人与社会和跨学科进行屏幕测试,而语言习得、体育与健康、设计和艺术须提交电子作品集。
初入国际课程
学生和家长各有各的不适应
国际化学校外教师资占比高,从长远来讲,英语语言环境的熏陶对孩子们的英语能力提升会有较大帮助。但英文授课和英文作业对于很多从公立小学转入国际教育的孩子们来说,难度较大。此外,很多国际化学校都开设了图书馆课程,培养孩子的英文原著阅读习惯,有些孩子没有从小被培养出英文阅读的习惯,面对大量的英文阅读往往无从下手。
国际化学校小班制教学,师生比高,很多家长十分看重这一点,因此转投国际教育路线。外教擅长鼓励式和启发式教学,经常在课堂活动中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而习惯了公立教育,很多腼腆内向的孩子往往不习惯主动表现自己,课堂参与度比较低。
国际课程不只是专注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孩子们能力的全面培养,很多看似可有可无的课堂活动与课下实践占据了孩子们的大块时间。很多从未深入接触国际教育的家长往往喜忧参半,一方面感觉到孩子们学起来更轻松有兴趣了,另一方面又开始担心学习基础不扎实。
作为家长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国际课程的教育理念、授课模式、学习方法,甚至是考评方式都与公立体系有很多不同。很多家长对国际课程了解并不深入,可能存在一些误解与担忧。结合过往国际教育家庭的经验与教训,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深入了解国际课程,建立良好家校关系。对比公立小学的课程,国际课程往往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国际课程并不只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轻松快乐,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的改变同样需要家长的参与。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校内学习知之甚少,对一些日常的英文词汇不熟悉,长此以往便会增加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疏离感。深入了解国际课程一方面可以陪伴孩子顺利过渡,另一方面有利于巩固良好的亲子关系。此外,良好的家校关系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同时,提升自身英文水平,对于利用好各种与学校和老师沟通的机会,进而获得一手信息,必不可少。
二是做好思想上的转变,接受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国际化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设置一些看似可有可无的实践项目或者兴趣活动,实则是鼓励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批判性和反思性思维。这样的培养模式与国内传统教育不同,与家长们自身成长的教育经历差异很大。虽然国际教育的成效往往不能在短期显露出来,但是全面的能力提升与人格培养往往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可预知的未来。
三是发现孩子们学习中的困难,及时弥补短板。很多从公立小学转入国际教育的孩子一开始往往不适应英文学习环境。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学习进度与难点,及时弥补短板,可以有效节省时间,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