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艺术,我那种被割韭菜的感觉终于又回来了…
啧啧,自从双减喊打喊杀,很多竞赛都悄摸摸转移到了地下,我都已经快忘了还有花钱拿奖这种事儿了。
直到最近姐姐学习有点用力过猛,没有跟我商量就积极主动地在学校里给自己报了一个英文演讲比赛。
于是,我那种被割韭菜的感觉终于又回来了…
当妈妈的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孩子比赛分两种:
一种要钱,一种要命。
要钱的比赛特点就是品种多如牛毛:舞蹈钢琴跆拳道考级、滑雪烘焙英语考证,连参加夏令营,最后都会免费送你一张结营证书。
要命的比赛特点就是天才云集、目标清北。五大奥赛和名校天才营,鸡娃爹妈削尖了脑袋想往里杵,但智商是硬伤,基因不够是硬伤。
我家小孩都不是学霸,所以今天说说要钱的比赛有多么浮夸。
姐姐三岁起开始学舞蹈,一开始我特别强调绝对不考级,学东西不能太功利化。但学着学着就发现,没有舞蹈考级都不知道老师教了啥。
于是我给娃就换了一家考级的舞蹈机构,开启了带娃的考证之路。
舞蹈考证,开始是一年一考,考级费150/次。考级的方式非常高效:把所有考级的小孩先分组,一个小组6-8人,每个小组依次进入考场考核。
考试前要提前半小时后场,考试中间家长在教室外,对着一个二十来寸的超小型屏幕围观自家的娃。
初级考核的时长最多也一分半钟,加上整队进出考场一分半,满打满算也就是三分钟。有一次我接了个工作电话,姐姐就已经考完走出了考场…
考官基本一言不发,活像一台台安检仪,只用双眼,就完成了舞蹈能力的全方位扫描。
没有人发出声音,因为任何一句废话都会影响效率。考官身在考场,心里想的都是早点下班回家。因为艺术考级是一场成年人心知肚明的局:
交钱就能考级,考级就有证书。考场,其实就是个过场…
我就没见过这么儿戏的考试,考了一次就想放弃。但奶奶是社区文艺骨干,对考级的态度非常端正。每次都带娃提前1个小时认真候场,还盯着我采购考级指定装…
150块,我忍了。
但考级就像游戏升级,证书考完一张废一张,所以需要不断充值续费…
姐姐就这样考到了中级。
中级就变得有点疯狂,可能大家都对二、三年级卖琴弃舞的段子谙熟于心,知道家长不再做鸡娃艺术的白日梦,所以抓紧时间来一轮收割:考级半年一考,费用涨到180/次。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纠结:小孩马上放弃舞蹈,考级证书也没啥用,但不考好像就课程没有结束,到底还要不要考?
我选了考。倒不是想要证书,而是不花钱买证学校就不让你安宁,颁发证书班上会搞个仪式,看着别人拿证书,没证的小孩心灵非常受伤;
其次花180可以买个清净也很值了,让奶奶别再天天做我的思想工作——学了好几年就这么放弃,多可惜啊…
姐姐又过了一级,家庭又和谐了半年。
但五级证书还没有捂热乎呢,老师通知要五升六,考级费用320…
疫情加双减不说了通通躺平吗?怎么还推高了考级的身价?唯一可以解释的通的,就是大概搞教育太穷了,所以开始琢磨收割韭菜要狠要早。
但这一刀用力过猛,连考证的坚定拥护者奶奶都觉得心疼,催我缴费都不能理直气壮,这让我终于有机会,为交了多年的智商税画上了个句号。
这样的智商税我还交了很多,比如跆拳道。
从白带升黄白带,再升黄带,学了没有几节课,升级花了四百多。而且还不能中间跳级,就算你2升4只考一场试,也要把3的考级费补齐。
你可以没有段位,但必须交足段位费。
交完两根腰带段位费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某宝好像听见了我内心的动态,定向推送腰带10块钱两根,白黄黑颜色齐全…
就我经验来说,考级是考不出杨丽萍、郎朗的。
那些注定要吃这碗饭的小孩,早就在舞台上展露头角;而参加奥运登上春晚的苗,全靠爹妈东西城的学区房,一手少年宫一手金银帆,全凭资源的浇灌。
我们一个五环外的娃,既没有过人的天赋,又不是资源得天独厚,想通过连门槛都没有的考级鱼跃龙门,又怎么可能呢?
也就是个游戏。但游戏烧钱也没这么狠呀,3分钟内就让320块蒸发。大部分证书没有卵用,其主要功能可能就是挂在家里提醒你要续费啊续费。
我以为只有搞艺体的才这么水,直到最近姐姐报了英文演讲比赛,才发现是我格局不够,英语演讲比赛,才是割韭菜的王者。
姐姐参加的这个比赛,第一轮大筛,在线视频90秒,谈谈兴趣爱好。
这一轮明显没有任何难度,据说要筛掉20%,我想是不是只要张嘴就能过关?
果然,初赛刚刚比完就来了复赛通知。
通知的核心是:参加下一轮,先要交320块。
啧啧,想当初我还研究过赛制,学校推荐参赛、入围就开始淘汰,让我还以为是个正经比赛,感情淘汰率代表着缴费率啊…
我不想入坑,但姐姐学习的精神十分昂扬,她软磨硬泡要参加下一轮比赛。我抬起头认真地问她,你是不是看你妈傻?
她说,没有啊!妈妈你聪明睿智神武。
我说,停下。既然我不傻,那为什么要花这份儿钱呢?你算算演讲60秒要交320,一秒有多贵?3秒内算出来我就交钱。
就是欺负她速算弱,不能整除的数吭哧了三秒没结果。我暗自庆幸以民主的方式逃过一劫。
但万万没想到,前脚当妈的刚做完思想工作,后脚当爹的就报上了名。报完还发来一张通知,上面赫然写着:初评指导线上小班指导,3次9学时1980。
哎,战友,就是冲动消费的王者,家庭智商的凹地。
训练类型还拉开层次:1980只能上6-10人小班课,人家还提供精品VIP一对一,6学时提高、9学时精讲,连个标价都没有,是觉得我个普通家长消费不起?
其实,我知道英语演讲比赛擅长割韭菜,不过之前都是至少评选过两轮后才会动手,因为比赛过半如同梯子爬到中央,家长骑虎难下:
不想交钱,优秀的小孩杀出了重围;交钱吧,心里知道数千培训费也就是打了个水漂…
哪知道现在搞比赛都已经这么急不可耐,初筛后就直奔主题,从入围赛开始淘汰,初赛淘汰50%,还有复赛什么的,没有任何铺垫,就想多割几轮韭菜…
交了钱的家长就上了车,被卷进「卡门的世界」,不被割透不会下车。
之前有朋友,撑到了决赛才觉得贵,放弃又不甘心,毕竟已经花了大几千。于是跑来找我,想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小孩参加的比赛对升学有用。
我说,别骗自己了。
如果这些比赛真的有用,那为海淀六小强而奋斗的爹妈,还能把剑桥考试刷到宕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