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又一省发布规范国际课程班!“双轨制”国际高中或成可能?
2月3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对国际课程班提出新要求。而自2021年年末教育部首次摸排培训机构类国际高中来,江苏已出现个别培训类国际高中将关停的案例,再度引发行业关注。本文将聚焦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并采访世华学校总校长兼执行董事安瀛,以探讨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转型及可能。
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的前世今生
在我国,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分为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和民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又有国际部、国际课程中心、国际校区、国际班等不同名称。
重溯国际教育发展史发现,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始终是国际教育的重要力量。直至今日,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依然是美国学校申请的绝对大户。从2022年美本早申看,北京10所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仍为该地区藤校+TOP10大学早申Offer的主力军,占比达83.3%。
自国际教育发展以来,我国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可分为萌芽期、黄金期、规范期三大发展阶段。
萌芽期:1990-2002年
1990年代,公立学校国际课程班逐渐萌芽。在这一阶段,北京、上海、深圳等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的城市已涌现出首批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1995年,国家教委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提出除国家特殊规定的教育、培训除外,中外双方可以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促进了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黄金期:2003-2012年
2003-2012年,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迈入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国务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在设立、教育教学等具体方面对普高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政策保障,使国际课程班办学“有法可依”。
此外,美国的留学签证放宽、国内教育理念转变等经济、政策、环境因素,促成了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的快速落地。据新学说统计2010-2012年,公立学校国际课程班数量暴增,三年分别新增29个、30个、38个。这三年里,国家于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政策推动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的发展,加之该时期审批限制较低,使其步入迅猛发展期。
规范期:2013年至今
在快速发展10年后,2013年,教育部出台《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规范各种形式的高中“国际部”和“国际班”。
其中多个城市明确,不再审批新的公立学校国际部,不再扩大招生规模,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的发展步伐由此放缓。例如2013年5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普通高中引进国际课程的实践与管理做了规定。2014年,北京市教委也加强高中国际课程班的招生管理,表示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尽管国家政策不再鼓励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的设立,广州等少数地区近年仍有新增。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虽再无昔日高歌猛进的态势,但仍留有办学空间。
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的转型与挑战
在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迈入规范期后,国家对其招生做了进一步要求。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高中阶段所有学校严格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时间和招生方式统一招生。该文件首次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以国际部、国际班或境外班的名义招生,阻断了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向下发展的可能。
从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看,生源基础为其本身存在的一大挑战。由于只能开办高中学段,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在初中和小学阶段缺乏生源基础。从学生自身讲,公办学校国际部多数学生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学生欠缺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还需在高中三年内兼顾升学需要。
同时,不少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与民办机构合作,由其实际运营。在合作运营中,公办学校课程班虽有招生、教学设施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首先从办学规模看,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受班额限制,难以进行办学空间的扩容。而从学校内部管理讲,一所学校难以有两套管理机制,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需在学校总体框架下进行个性化和特色化的管理,在管理制度和自由办学上受限。
而近两年,北京、武汉、广州等部分地区的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已探索了转型可能。
转型方式
在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的转制发展中,我国目前主要形成转型为国有民办、独立民办学校两种模式。
国有民办模式通常指校址、办学设施等均为国有,但办学主体变为民办机构。以2022年成立的北京大兴熙诚学校为例,作为一所具有国际特色的国有民办学校,北京大兴熙诚学校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作、教育家办学”的办学模式,由大兴区区委政府支持、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朱建民出任校长,传承了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的办学特色。
2012年,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创办了国际部。2021年,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将其国际部从大兴采育迁回高中部校区。于是,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便接手原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校区,成立了北京大兴熙诚学校。同时,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签订一份过渡协议,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国际部最近一届高三学生仍将在采育校区就读。
转为独立民办学校成为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的另一转型模式。以运营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闻名的康德教育集团,在全国及多地政策对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收紧”的态势下,该集团迈出了转型向独立民办学校办学的一步。2021年12月,康德教育集团旗下武汉六中国际部正式宣布转制为独立运营的民办学校——武汉康礼高级中学,并于2022年顺利开学。
值得注意的是,世华学校总校长兼执行董事安瀛表示,在新政要求下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转为民办学校时所开设的学段通常为高中。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2021年国家及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暂停审批设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转型挑战和可能
安瀛介绍,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在由一个部门升级为一所独立民办学校的过程中,仅建校便面临场地、管理、课程构建、师资配置等多方面的挑战。而在新政要求下,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转型无法再获得培训机构牌照,只能选择申请普通民办高中牌照,进而“选择受限,难度提升”。
难度提升主要是因为普通民办高中牌照的获得要求较高,需满足场地面积、基础设施、资金等开设条件。在国家整治培训类民办国际高中的态势下,许多因硬件设施而无法取得普通民办高中办学牌照的学校存在被关停的风险。从另一层意义看,政策提高门槛限制,也可有效防止“爆雷”事件的发生,对国际高中规范办学、质量办学提出更高要求。
取得民办高中办学牌照后,课程体系搭建和中外课程融合成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转型民办国际高中的重要挑战。一方面转型民办国际高中后,学校实现A-Level、IBDP等国际课程与国家普通高中课程的融合,考验着学校课程研发和学术能力。另一方面,转型后还需增加国家课程的学习。例如2022年1月,广州市教育局印发的《广州市教育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对国际高中的课程改革和规范提出要求,明确指出将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四门国家核心课程教学和监督。
在安瀛看来,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转型具有民办国际高中后,还要重新打造学校品牌。完成转型后,学校不再具有原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的生源、升学等品牌效应,需重塑市场认知。
此外,安瀛表示,公办学校课程班转型民办国际高中后或需开设高考班,完成由“单轨制”向“双轨制”办学的转变。这既拓展了学生的升学路径,也意味着学校在招生、管理等方面有了更高难度。据新学说调查2022年新增的国际学校发现,不少由公办学校课程班转型的民办国际高中或民办国际高中,在建校初便采用“双轨制”办学。例如武汉康礼高级中学、北京怀柔索兰诺中学等。
透视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的办学历程,不难发现其正处于规范期。而在办学空间等受限下,近两年不少公办学校国际课程班完成向民办国际高中的转型,尤为难得。从国际高中的课程改革看,如何促进国际课程和国家普通高中的融合,这不只是公办国际课程班转型后面临的一项挑战,也或成为所有国际高中的考验。而上文的部分国际高中的探索,为业内提供了更多借鉴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