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留学艺术作品集魅力:独特个性与共性的黄金比例
“共性”与“个性”是我们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探讨的话题,“共性”指某一类别艺术作品中的统一规律,“个性”则是作品中体现出创作者与众不同的创意。
各大艺术院校对“原创性”“创意”等考察点的不断强调,导致很多同学们会认为表达“个性”是艺术留学作品集创作的终极目标,而“共性”则不值得我们重视。
这种看法其实是很有局限性的。当然,原创性是一切考核标准的根本,但原创并不代表个性。
艺术院校通过作品集考察的是学生艺术创作的综合能力,而不是谁最“特别”,共性是用来考察我们对专业技法、设计能力的掌握,个性则体现我们在该领域的潜力,两者都必不可少。
既然个性与共性同等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设计中得到平衡呢?
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找到第一步
其实我们想一想,在艺术实践过程,有的时候共性比起个性更难达到,因为共性是需要我们用时间去积累和提炼的,这些总结的规律也是最能体现我们专业度的,而个性则往往是指创作者的艺术天赋或闪现的灵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零基础的同学们,其实他们很容易找到有意思的选题和想法,但却因为缺乏实现想法的专业技能,和评判想法是否具有可行性的能力做基础,往往第一步就没有办法踏出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多有天份的同学,专业基础课也是万万不能少的。
掌握共性是第一步,相当于我们入了艺术创作的门,但离我们最终掌握创作的能力还差一些距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需要我们总结经验,融入自我,也就是我们说的——塑造风格。
找到了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再具体讨论共性与个性的平衡:共性与个性的比例虽然不能用量化的数字表达出来,但是根据专业学科的不同也会有相应的比重。
功能性设计学科
一些功能性地满足受众需求的设计类学科,如建筑、工业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生物设计等,在这些专业的作品集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只能作为一个加分项,在保证项目合理性得前提下,适当选择个性化表达。
比如建筑专业的共性通常会让大家会觉得很难突破,会认为现在大部分作品的主题都绕不过旧城改造、生态化建筑、环保等等过于“老套”的标签。
其实不然,每一个真实的选址,从人文历史、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都会有许多不同,再结合我们对于场地调研中观察重点的不同,个性化创作也可以找到很多真实的落脚点的,只要我们能合理协调的完成,同样也是一套高分作品集。
视觉类艺术学科
而另外一些偏重视觉类的艺术学科,比如纯艺、平面、摄影、插画等艺术性非常强烈的专业,看似没有什么通用的规则,哪怕是之前我们学习绘画基础课时,学习过的色彩平衡、透视规律、立体构成等定律也都不断被打破,并且也都不再是海外艺术教育中的学科重点。
所以这类作品集创作时的难点则是如何在个人主观表达的创作中让大家也能感受到“共鸣”。以摄影为例,我们通常都说摄影专业是一个不需要教学的专业,只要你会用相机好吧手机也行,就可以说自己会摄影了。
然而作为留学作品集的作品,小小一张照片需要承载我们的美学素养、批判性思维、造型能力、摄影技巧等等各种丰富的信息量,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研究传达给院校的方式。
个性”的表达方式
至于另外一些非常重视共性与个性平衡的学科,如服装、交互设计、动画、电影等专业类别,则需要我们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去探索一些能表达“个性”的方式:
今天可以列举一些方向供大家参考:
1、尝试把其它学科的共性“嫁接”到本专业,去创造不一样的“个性”。比如把交互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的共性运用到功能性服装作品的创作中;
2、有意识的分配共性与个性的比例,比如主题选择常规题,就在表现形式上创新,或反之;或者作品集中的不同项目也能担负平衡个性与共性的任务;
3、针对交互设计、新媒体设计等技术型专业,对于过于概念化的项目,可以尝试用多次实验去增加其合理性,或者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落地做成实物;
4、充分调研,了解市场,无论是服装、产品、电影最终评判的舞台都是商业市场,因此在作品中我们可以体现对未来市场的预判,这种与“未来的共性”相结合的方式也是向院校表达我们个人潜力的绝佳方式。
今日总结
艺术创作中自由的表达、个性的创作固然诱人,但是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正确的设计思维,就很难作出有深度且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对共性的学习就是进入一门专业的必由之路!而我们的作品集只有突破“自我”,融入公众和逻辑,才能最大限度释放我们的创作力!
以上就是关于《提升留学艺术作品集魅力:独特个性与共性的黄金比例》介绍。爱思学,您的教育规划师,提供免费留学评估,快速了解全国中介机构费用明细,排名、地址,欢迎咨询预约400-808-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