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备考计划+攻略!
在我们备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并不是某份资料,更不是什么考前押题。而是一个切实可行、贴合自身的全过程备考计划。有了计划、才有时间安排、有了安排才有定时的学习任务,从而按照学习任务定时检查、反思自己学习进度,才不会懈怠。
今天小编整理好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备考计划+攻略,希望能帮助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的一个全周期复习规划。
一、备考前的问题
1、选什么专业好?
造价在21年已经取消了与企业资质挂钩,证书本身(挂靠)价值不大,所以报考专业选择毫无疑问优先考虑,我们的实际工作需求。你在什么样的企业工作,就选什么专业就行了,比如你在建筑公司那么选建筑、安装,如果在道路、市政相关企业那么选交通、水利。
如果你并不是从业者,因为其它原因要考,那么优先选择建筑和安装专业,整体市面需求更大、更容易流通、且学习资料也比较丰富。
注:土建案例和安装案例前四题是一样的,是一张卷,只是最后一题专业算量那道大题不同(选做)。
2、造价会不会涉及很多计算,难不难?
肯定会涉及很多计算,但都是应试性的公式计算题。说直白一点上过初中的学生来学造价也不会因为学不懂,而考不过!
难不难,这个因人而异吧,每年造价的通过率在10-15%,那么肯定就有85%因为各种原因没通过考试,虽然也不能都归结于“难”而没通过,但绝对不简单。
3、几年通过最好?
因为造价成绩滚动是四年之内考过四科,所以很多学员反而会懈怠。
小编建议是越少越好,在自己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按照一年四科去备考,不要给自己留太多的余地。哪怕第一年没过全科,基本也就差1-2科。如果按照两年四科,往往就会变成3年四科(建工行人a 汇编),甚至四年四科,这样的拉锯只会消耗自己精力、时间。
据统计:一年过四科的占比:25%,两年通过的50%,三年通过的20%,四年通过的10%不到。
4、哪个科目最难。
难易顺序:管理-计价-计量-案例
管理:科目知识点繁多,信息量大,但考的简单。
计价:涉及公式多,考得也比较深入,但考点较固定。
计量:科目中各章节的内容相互独立,知识点较为分散,有一定现场经验的考生学起来较容易,好在只是考选择题。
案例:综合型题,涉及上面上面三个科目只是,题的信息量、答题计算量较大。
5、科目学习顺序?
建议是按照难易程度去学习,即易后难。先公共课:管理+计价,后计量+案例。管理跟计价不分先后,计量和案例建议是先案例后计量。
二、政策导向
近两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最大的政策性的变化有两点:
1、人社部《2022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调整方案》中,造价师报考年限整体缩短一年。
2、2021住建部再发布关于征求《工程造价咨询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和《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进行了合并修订。明确了上半年取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的内容,删除了与资质对应的造价工程师人员数量要求。
3、住建部《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16号令修订意见稿规定“工程造价成果文件必须有造价工程师签章”。《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征求意见稿)1.0.4规定“工程量清单、最高投标限价、投标报价、工程计量、合同价格调整、合同价款结算与支付等工程造价成果文件,应由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审核签字并加盖执业专用章”。
三、考试简介
今年全国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报名时间预计6.26—7月15日期间报考,考试时间全国统一 均在10.19日-20日,总考试时间为2天。考试形式、科目、合格线如下:
合格线全国统一,均是卷面分的60%。成绩一般在考后三个月。
案例分值说明:
土建和安装专业的案例共5道题,前4题为通用题目(建筑、安装专业题目相同),每题20分;第5题为40分专业算量计价大题(土建专业只能做土建题目,安装专业可从电气、水暖两题中任选其一作答)。
水利专业的案例共6道题,每题20分,其中算量计价占40分。
交通专业的案例共7道题,每题10、15、20、35分不等,其中算量计价占55分。
四、学习顺序
1、 建议按照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科目的难易程度和知识广度排序,即先易后难,由浅到深,这样更容易增加自己自信。
2、难易顺序:管理-计价-计量-案例
①管理:科目知识点繁多,信息量大,但考的简单。
②计价:涉及公式多,考得也比较深入,但考点较固定。
③计量:科目中各章节的内容相互独立,知识点较为分散,有一定现场经验的考生学起来较容易,好在只是考选择题。
④案例:综合型题,涉及上面上面三个科目只是,题的信息量、答题计算量较大。
3、建议复习完一科,再学习下一科。比如看完管理精讲,再看计价的。先公共课:管理+计价,后计量+案例。管理跟计价不分先后,计量和案例建议是先案例后计量。
五、学习时长
每天学习3小时,晚上11点左右睡觉,四科总共用时6个月180天。(计划是全科目学习两遍精讲课,如果时间紧(达不到180天),可以管理、计价学习一遍,多做题来弥补)。
因为不同人所处环境不同、学习能力不同,个人知识储备不同等,小编给不了你具体的时间安排,所以 以下是按照课程数量及学习所需时间进行推算,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时间套用到自己身上,若有富余就适当放松、或者进一步加强巩固;若有欠缺,则提前准备,或适当增加每日学习时间等、或者适当减少报考科目,才是最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