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哈佛大学招生官解读:什么是有深度的课外活动?
目前的留学规划存在非常严重的跟风现象:每个学生都有夏校经历,每个学生都有两段以上的科研经历、每个学生都有三个以上的公益活动....
差异化在哪?个性化如何体现?
如果每个申请者的背景都很“同质化”,如果学生没有夏校、没有科研,家长焦虑,孩子也着急,但个性的规划真正需要什么活动呢?招生官怎么看待你的课外活动呢?
下面为大家分享哈佛大学招生官解读的“有深度的课外活动”。
以哈佛大学为首的众多美国名校招生官们,大家对“有深度的课外活动”的解说是“专注并深化一种或两种活动或爱好,而不是同时参加许多一般的活动”。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规划学生的课外活动,必须遵循以下五大法则,并且越早越好:
1、评估法则:全面、客观评估学生的爱好与专长;(有爱好又有专长才是他们想要的“有趣的人”)
2、创新法则:探索学生独有的、有创意的专长;(稀缺性,而不是都去做女生卫生巾、海藻处理、残疾儿童支教等常见活动,并不是说这些没有价值,而是你应该做更有创意和价值的活动)
3、专注法则:专注一个领域的爱好、活动、专长;(要专注一两个兴趣爱好,但不需要太泛滥的喜好,只能说明你爱的不够深入)
4、坚持法则:时间上保证投入,持之以恒;(短期的科研可以慎选了,爱好是长期的、持续的)
5、发挥法则:提升专长水平、扩大收益范围。(利用普通人难以达到的专长解决更大的问题)
大家对上面五大法则认真思考一下,相信会对你目前的活动会有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案。
第一、如何探索自己的专业兴趣
对于规划有深度的课外活动,家长最关心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发现学生爱好与专长?
2、如何建立漂亮的义工记录?
这时,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回忆:从9年级开始,参加过什么课外兴趣组织、社区活动、学术研究?参加过全国、全省、全市的什么表演或竞赛?获得过什么奖项?用一张纸详细记录下来。
自问自答:从问题找答案,学生喜欢文科、理科、体育、美术、表演、旅游或者其他爱好?学生最可贵的品质是有爱心、很细心、很勤奋还是性格内向与外向?
寻找线索:前年和去年暑假,学生是怎样度过的?最近6个月,学生借了哪些书来看?和其他家长交流,你对自己孩子怎样评价?孩子的同学对他有什么评价?有否给他起外号?这个外号表现出孩子什么特点?最近几个月的周末,孩子在忙哪些活动?如果用一句话表现出学生最大最显著的特点,这句话如何说?
相信通过以上3步骤,应该可以确定学生的兴趣爱好。
第二、招生官眼里“老套”的课外活动
1、诸如National Society of High School Scholars的挂名组织
这些机构大多是通过College Board等类似渠道获得申请者地址,并群发信件/电邮给申请者,邀请他们入伙。信里往往先把申请者表扬一通,让人心里痒痒的。然而通篇都不会提加入组织后有什么卵用,只是用长篇的官话让收件人觉得自己的优秀折服了组织的审阅人,这才邀请自己的加入。
招生官早已把这些组织列入了自己的“黑名单”。你在申请材料里提到类似奖项相当于告诉招生官:我花了几十美金就是为了让我的申请材料看起来更好看。
2、国外志愿者、支教等活动
志愿者是有门槛的,如果你仅仅去做做义工、支个教,那还不如直接把钱捐出去呢?然而,如果你执意要去国外传播人性光辉,招生官自然会带着这个问题怀疑你:“中国的那么多问题你不想着去解决,中国那么多需要支教的地方你不去,干嘛花几万块钱跑到国外去?”
可惜,现在低门槛的志愿者活动现在早已变成了课外活动刷子的代名词,在招生官眼里意义基本为0。真正对申请有意义的活动需要申请者长期坚持、能反映申请者成长环境、过程,然后申请者还得通过面试与文书展现自己的动机与情感。
3、各大“名人”的推荐信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申请者及其父母都觉得,利用家庭高大上的人脉关系网给孩子申请加分是件光荣的事。于是乎,各种省长、总裁、会长等平时根本与申请者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人分分钟都变成了父母通关系邀请写推荐信的对象。但AO(招生官)不一定能耳熟能详。
4、粗制滥造的作品集与演奏视频
大部分AO自己对艺术其实并没有特别高鉴赏能力,因此一般他们需要委托自己学校艺术学院的教授来帮自己评估,一旦学校艺术类老师对学生作品频频摇头,而申请者在其他申请材料里有吹嘘自己的艺术造诣,AO就会感觉自己被欺骗了一样。
最后提醒大家,活动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可以长时间坚持下去的,要有计划的进行活动,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分。
以上就是关于《【活动背景】哈佛大学招生官解读:什么是有深度的课外活动?》介绍。爱思学,您的教育规划师,提供免费留学评估,快速了解全国中介机构费用明细,排名、地址,欢迎咨询预约400-808-1765。